“不能因為這次水淹了,就說海綿城市試點失敗了”
作為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俞孔堅在近日出版的《海綿城市——理論與實踐》中指出了解決之道:要在國土和區域、流域尺度上,系統疏通自然水系之筋絡,建立生態基礎設施,才能讓一些城市告別“一下雨就看?!钡膶擂尉车亍?/p>
在他看來,目前對海綿城市的理解,還有待于拓展,必須從流域、區域的角度,來認識海綿城市?!啊>d’的概念遠遠比‘低影響開發’所涵蓋的范圍要大,要真正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海綿城市的建設應該從源頭開始解決。必須從國土區域系統地考慮海綿城市的建設問題,應該在更大范圍內跟水利、農業等整體的系統治理結合在一起,而不應該只局限在城區的范圍來解決?!?/p>
記者注意到,《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的建設目標,圍繞這一目標設定的時間表是,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2030年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
這也就意味著,中央對試點城市考核的時間表是5~10年,而目前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工作啟動僅一年。
“海綿城市并不是一天就建成的,海綿城市可能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才能解決。我們也不能因為這次水淹了,就說海綿城市的試點失敗了。這些海綿城市試點,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但是,這個示范意義大多是局部性的。生態水利和國土海綿系統建設是根本出路?!庇峥讏哉f。
任何一個城市,或依山,或傍水,或兼得山水為其整體環境的依托。記者注意到,在上述試點城市中,因清澈的海水而得名的三亞卻沒有發生內澇,這也是俞孔堅近幾年來投入大量精力,推廣海綿城市和幫助設計建設的試點城市之一。
三亞是中國過去30年轟轟烈烈城鎮化的一個精彩縮影。曾幾何時,作為改革開放和國際化的標本性城市,在全國普遍存在的城市病和城市建設誤區,在三亞都有體現。而讓三亞發生根本改變的是“城市雙修”工作。
三亞的“城市雙修”戰略始于2015年4月。當時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到三亞調研城市規劃和建設工作情況,結合當前我國城市發展建設的宏觀背景,提出在三亞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作,并且成立工作領導小組。6月10日,住建部下發文件,原則同意將三亞列為“雙城”“雙修”綜合試點。三亞由此成為全國首個城市修補、生態修復試點市和目前唯一同時獲得海綿城市和綜合管廊建設綜合試點的地級市。
“三亞的‘城市雙修’工作積極探索城市內涵式發展之路,將為國內其他城市轉型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經驗。”俞孔堅對三亞模式給予了肯定。